1
電影院效應
有個挺有意思的概念叫做“電影院效應”。
在電影院里,大家都在安靜地、專注地看電影。
有一個人突然站起來要去洗手間,請問,他是否會影響到他人呢?
答案有兩種:
答案一:如果這個人坐在靠邊的位置,那他只需要站起來悄悄離開就可以了,對其他正在看電影的人毫無影響。
答案二:如果這個人坐在里面的位置,他站起來往外走,旁邊的人都要受到影響來給他讓路。
兩個答案的比較,可以讓我們看出,同樣的一個人在做同樣的一件事,卻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,而造成影響的范圍不同.
2
明白自己角色的變化
陳銳在一家電氣設備公司做技術工程師,勤勤懇懇干了四年,被提拔為技術經理。他平時與大家稱兄道弟,打成一片,對大家在意的事情經常是義不容辭地去參與和響應。
公司以前的信息管理比較粗放,現在要求所有技術方案在OA系統中進行評審,技術部的同事們都在抱怨麻煩,一個部門的發個郵件不就行了,還非要通過OA系統走審批流程干什么?
陳銳聽到兄弟們來抱怨,也應和著說:“的確沒必要”。大家見到他也如此說,好像找到了主心骨,根本就沒有把公司的要求當回事。一個月下來,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。
直到公司總經理開會批評技術部,大家才知道這是公司一個戰略性的部署,涉及到拓展和融資,而且只有技術部沒有執行。
總經理當面問技術部骨干為什么不執行公司要求,大家齊刷刷地都看向了陳銳。陳銳漲紅了臉,怎么成了自己的問題呢,想脫口而出:“大家覺得麻煩,沒必要”,但似乎覺得不對,畢竟自己是經理??!
對的,因為你是經理,你所在的位置已經不是普通員工了,一句隨口應和的話,在別人耳朵里聽起來已經發生變化了,你的影響力已經不一樣了。
所以,當一個人在職場中所處的位置發生變化時,必須要明白自己會承擔新的角色,不能再用以前的角色和思維來面對問題。
3
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
在不同的位置,面對不同的人,你的影響性其實就是你代表的角色。
我們是否只有上級、平級、下屬這些基本的職位角色呢?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
一個人在當前的位置上,要能更有效地影響他人,取得正面的結果,就要懂得不同角色的合理應用,切勿用一個身份來面對一切。
如下圖所示,管理者有很多種角色,一個聰明的管理者懂得運用不同的角色來面對不同的對象,用不同的角色來解決問題。
具體而言,我們在面對不同對象時,可以參考哪些角色的應用呢?
角色1:作為下屬
首先,作為下屬,只是一個職位安排,我們怎么看待自己的位置
可以看出,雖然位置是“下屬”這一個,但我們的角色可以有如此之多:
——在某些職能和工作上,要是上級的“替身”,代表去處理問題;
——你只是職務的代理人,并非你就等于這個職位;
——你所處的位置和職能,要求你必須要去履行相應的職責;
——無論你在什么位置上,都會是上級要求的執行者;
——對于完成的工作,要懂得需要向上級進行匯報;
——如果能把更高層級的人或者更優秀的人當作老師,那學生的角色會讓你得到很多;
……
角色2:作為上級
坐在上級的位置上時,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下屬?
老胡歸納了四個方面,綜合而言就是學會“領導”下屬,在同一個位置上,充分利用不同的角色來發揮Z大的領導影響力。
——表率、標桿;
——領導者、決策者和培訓師;
——授權者、控制者和監督者;
——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;
角色3:作為同級
而處在同級的位置上,相對只需要掌握兩點:
——內部客戶
當我們跨部門或者與同等級的同事之間發生矛盾、沖突時,想想“內部客戶”這個概念,把與你工作相關聯的同事作為客戶,還會認為他的要求繁瑣和沒有必要、沒有道理嗎?
——配合、協作、支援
對待同級別的人,我們更多的采用配合的角色,多具備協作的觀念,更多想著去支援他們把工作做好,這樣你就會成為大家眼中有價值的人,愿意與之交往的人。
【結語】
一個優秀的職場人,一定能夠正確地審視自己,這包括擁有的能力和所處的位置。
你的影響力不僅僅是一個行為本身,而是在什么樣的位置上,用什么樣的角色發揮出來。
極少有人能夠對別人毫無影響,也絲毫不受環境的影響。
因此,我們要顧及到影響的對象,并正確面對所接受到的影響。
在本文的末尾,朋友們可以延伸思考一下“明星光環”效應,一個表演明星在戲中的角色影響千萬人,可別忘了,他本人還是一個普通的人,只是處在了不同的位置上。
-THE END-